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孕期保健知识问卷调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洗牙在国内为何不作为常识普及?
很多人有误区,觉得1⃣️、洗牙会把牙齿洗松,2⃣️、洗牙会把牙缝洗大,3⃣️、洗牙是为了让牙齿变白等。除此以外,刷牙等等个人口腔卫生措施的正确方法普及率也极其低下,甚至某些从业人员自己也做不好相应工作,更不要说去影响别人。
其实现在获得资讯的途径多得很,自己如果有这个意识很容易可以学到。慢慢来吧,毕竟我们国家真正强大的时间还很有限,意识的更改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两大疾病之一,它直接导致牙齿过早丧失,影响人的咀嚼功能。口腔卫生差,菌斑、牙石过多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洗牙?
“洗牙”的医学术语为“洁治”:
洗牙可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症状,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自己的牙医去洗牙。洗牙之后,如果发现牙周病,牙医会及时进行口腔专业治疗,以保持口腔健康。
洗牙为何在国内不够普及?
诸多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国的受访者中,从未去看过牙医的比例为 9%,只有在牙齿不舒服的情况下才去看牙医的比例为 69%,而有定期做牙齿检查习惯的比例为22%。
不够普及的原因可能是:
- 缺乏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知晓率仅为 35%, 远远低于美国居民的68%;
- 费用问题:57%的美国人有单独的牙医保险,有牙医保险的 81%的人口会定期检查 牙齿并与牙医建立长期的医患关系,而中国大部分地区,洗牙等项目尚未纳入医保或报销比例较低;
- 对洗牙存在诸多误区:比如,“洗牙会使牙缝变大”,“洗完后牙齿会有异样或过敏的感觉,对牙齿有害”等;
此外,普通人作为日常维护的话, 建议半年或者一年洗一次。有龈 炎和牙周炎的患者建议遵循医嘱。
糖尿病吃药控制血糖的目标是多少?有哪些建议?
感谢邀请!
血里面的葡萄糖就叫血糖。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体进行日常活动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使用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进餐时第一口饭算起,并且平时服用的降糖药物正常服用,这两点非常重要。 专家认为餐后2小时血糖与糖尿病的死亡率关系更大。餐后血糖降低2mmol/L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血糖控制指标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宽松些,年轻人要严格。
指导意见:
1、满意标准: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4~6%。
2、良好标准:空腹血糖在6.1~7.2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8.9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6~7%之间。
3、尚可标准:空腹血糖在7.2~8.8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8~11.1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8%之间。
合理的治疗方案与降糖目标在延缓糖尿病进展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使用药物降血糖的患者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血糖升高主要由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所引起,病程处于不同的阶段,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也有所不同。在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尚可,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存在,糖尿病患者血胰岛素浓度甚至要高于正常人,这是因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需要更多的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目的。此阶段,血糖会波动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周围(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由于病程短、并发症少、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尚好,故血糖达标率较高,普通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年轻的患者,由于对稍低范围的血糖耐受性较好,不易发生低血糖,控糖目标可更为严格一些,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可使空腹血糖接近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接近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接近6.0%。
虽然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血糖控制容易,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胰岛素分泌逐渐减少,血糖达标越来越困难,但即便如此,也只能通过调整降糖方案,如增加降糖药的剂量或种类,将血糖控制在上述目标范围(普通患者的降糖目标),以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但老年人除外。老年人通常存在多种慢性疾病,认识功能、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均会有所下降,发生运动损伤与跌倒风险较高,且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降糖目标应适当放宽,具体降糖目标应据病情轻、中、重来定:病情较轻的患者,空腹血糖应低于7.2mmol/L,睡前血糖应低于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5%;病情稍复杂的患者,空腹血糖应低于8.3mmol/L,睡前血糖低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8.0%;病情较重的患者,空腹血糖应低于10mmol/L,睡前血糖低于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8.5%,因此,老年人的降糖目标因人而异。
综上,普通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年轻、病程短、并发症少、不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降糖目标应更严格一些;老年、病程长、并发症多、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降糖目标应适当放宽。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_a***_]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pbw.com/post/3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