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吃保健药,吃保健药好不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瞎吃保健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瞎吃保健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90后开始吃各种保健品对身体好吗?
肯定不行,年纪不大吃各种保健品,我首先不反对吃保健品,我不像那些人对功能性食品一律排斥,但是各种保健品就不好了,吃也要注意选对产品,虽说保健品比药安全,但是人体自愈力很强大,选择对的最重要,不要因为盲从选择很多,就好像说人参补气你吃人参,有人说蜂王浆营养丰富你吃蜂王浆,又有人说阿胶好,你又吃阿胶,都是营养保健品,不吃饭也吃不过来吧?
选择一种小分子的好吸收的,难道不好吗?世卫组织讲21世纪,应该补充细胞营养,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不是缺少药,而是缺少营养。
90后有健康意识
相对于我们的父辈,绝大多数人都在为温饱而努力的年代。如今的我们哪怕焦虑再多,至少活着很少有成问题的(生活质量这个就没法说了)。而作为代表的90后对于自己的身体开始有意识的保护,从这个来角度来讲是好事。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也是信息混乱的年代。90后当中系统的学习健康知识的是少数,更多的是通过自媒体科普,各种广告之类的了解一些“健康”信息。
这些信息真***难辨,保健品首先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毒副作用(这个真没毛病,只要他是国家认证费***冒伪劣的),再加上各种宣传,为90后消费保健品营造了一种先天的环境"肯定没坏处,应该能改善"。
但是现实情况是,如果我们生活习惯是健康的能够参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好好吃饭,早睡早起不熬夜(再次自我抨击一下,我自己做的就很不好),合理的参加运动(每天保证6000步到2万步的运动量)。只要不是处于类似于怀孕,生病,先天不足等特殊情况下,保健品是完全没有必要吃的,这个钱完全没有必要花。
生活习惯异常到一定程度,单靠保健品来弥补是不够用的。而且还容易让保健品成为借口”正有补救的,多熬点夜算啥?”,结果是更糟了(这种误导性的宣传不在少数,减肥是重灾区,可怕的是现实中很多人也确实有类似的想法)
报纸上总说90后是含着金勺的一代,怎么,怎么样的。
90后的现实情况,其实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面对着学区房,医疗,教育,工作竞争,互相攀比,还有自我价值实现等很多问题。
90后看似衣食丰足,事实上心灵上的压力其实一直很大,内心长期处于焦虑的大有在。
保健品吃多了有副作用吗?
服用多少品种和多少数量的营养保健品,这要看个人身体健康状况而定,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时而异(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地而异(一个人在不同地区的饮食气候季节变化和所吃食物的差异,而需要的营养与植物提取物的品种与量也有所不同),因合而异(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情绪不同,还有不同的营养素合用的效果不同,而用的品种与用量也不尽相同)。这里就真正体现出一个健康管理专业人士的真才实学与实践经验还有无畏无惧的胆量和魄力了啊!
保健品这个称呼带来的混乱。
在购物类别上,冬虫夏草、燕窝,归类为保健品;阿胶、蜂王浆,归类为保健品;人参、玛咖,归类为保健品;钙片、复合维生素片、鱼油,也归类为保健品。
归类的混乱会导致一些概念甚至观念上的错误。功能性的保健食品,有蓝帽标志的保健食品才有资格称得上保健品,例如钙片、复合维生素片、鱼油等,如有蓝帽标志是国家承认的保健品。GB16740-***《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从食物中或植物指向提取的营养,如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它们的学名都叫膳食补充剂,有蓝帽标志的保健食品,基本上都[_a***_]膳食补充剂,应该使用“膳食补充剂”这个名称,以区别含糊不清的“保健食品”。
现在,我只回答“膳食补充剂吃多了有副作用吗”
有两个方面:第一,膳食补充剂在说明上都有标明每天的数量,按指定的数量服用,原则上不会有负作用,偶然一次达到二倍的量基本不会出危险;第二,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厂家很多,这些厂家的原料来源并不一致,短时间吃(例如一两个月)可能看不出有或没有负作用,但是不能够保证所有牌子的膳食补充剂经过持续、长期(例如半年到一年)服用不出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瞎吃保健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瞎吃保健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pbw.com/post/4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