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保健养生护理论文选题,艾灸保健养生护理论文选题依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艾灸保健养生护理论文选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艾灸保健养生护理论文选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现在很多疾病,都有人建议艾灸?
因为艾灸效果是非常好的,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我母亲因为膝盖受凉疼得不能下床,用针的方法,打封闭针贴膏药,都没有完全治好。却用艾灸的方法灸了半年治好了。艾灸通络行气,泄热拔毒,散寒温经,健体防病。
大多数还是能调理好的,我妹脸上长个火疮都流脓了,西医给开了很多消炎药和擦的药关键还不见好,脸都肿了,后来我用艾条第一天下午灸灸这火疮,第二天红肿就消了,继续灸了一次,第三天白脓头出来了我继续灸就收口了,连续灸四天好了,在灸的时候西药停了,现在脸上连印迹都没有了
艾灸,简单,易操作,***都能学会,所以艾灸也就进入了千家万户,但是要是说艾灸能包治百病,那是不切实际的话!
首先我们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艾灸包治百病的说法流传出来。
要知道,现在路边上有很多的艾灸馆,而工作人员往往不是很专业,有的只是简单的接受下培训就上岗了,他们为了生意的营销,故意说成艾灸可以怎么样怎么样的好,让大家掏钱。这种是最低级的。
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百篇》中有这么一句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度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这里说的是阳气就和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而艾又叫做阳草,这么一结合,就让艾的价值无限放大,而不明就里的人,就会认为艾灸能包治百病了。
本草纲目称艾为“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加上现在的一些商家的宣传,所以艾灸就变成了包治百病了。
那我们在接着说说为啥艾灸不是包治百病呢?
中医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于一些热病,用艾灸会加重病情,《伤寒论》就曾提到过“桂枝下咽,阳盛即毙”这样的话,说明其严重性。还有讲风温的时候更有“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的论文。
针灸针灸,灸法和针法一样,首先是一个独立的治疗方法和体系。能治疗上百种疾病,古人治病常按照祝由、导引、按摩、针、药、灸、酒等方式循行渐进。说明灸法不仅能治病,还在治法中是一种较强的治疗方式。特别是现代大家对灸的认识,寒症、虚证往往多数人会选择灸法,其操作简便,一般无创,舒适,易被人们接受。
为什么要做三伏贴?三伏贴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又快到贴三伏贴的时节了,近年来,三伏贴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用于呼吸、消化、关节、神经、妇科、男科等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同时三伏贴对于免疫力低下和亚健康状态也有调节作用。三伏贴的原理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的思想。其原理可分为“攻邪学说”、“储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攻邪学说—祛除体内的伏藏的寒邪、饮邪。
伏藏在机体内的寒邪、饮邪多是由于在感邪之初机体阳气不足,不足以将寒邪、饮邪全部祛除体外残留的。这部分邪气长期存在于机体,成为顽固难去之邪,若不加于干预,靠自身内在的阳气是无法祛除的。“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人也是一样,此时机体内的阳气也是最充足的。此时寒邪、饮邪没有自然界阴寒之气的协助,属于一年中最弱的时候。也就是敌人没有后援,但我方有神队友时候。机体可以借助三伏贴的药力激发自身阳气,使“天之阳”、“人之阳”、“药之阳”三阳合一,而阴寒之邪失去了“天之阴”,也无“药之阴”,因此这个时候攻击阴寒之气就可以将其祛除体外,防止其在冬季借助“天之阴”发病。
储阳学说———夏季为储蓄体内阳气的最佳时期
张景岳曰:“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亦提到:“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夏季的时候,外界体温较高,机体出于对自身的保护会增加散热,气血会运行就偏于体表,相比之下,在里在内的阳气就有不足的表现。夏季补阳,可以预防夏季里阳相对不足导致的疾病,比如拉肚子等。同时也可以储存阳气,预防冬季阴寒之邪。
五行学说—长夏之土,克冬之寒水,生秋之肺金。
五行中长夏属土,冬季属水。大家都知道洪水作祟时可以用沙袋防洪。土可以克水,长夏贴三伏贴可以补土,通过五行相克理论,则可以制约冬季的寒水。秋季在五行中属于金,培土可以生金,因此三伏贴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病、喘证、反复感冒等效果很好。
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生李钰昕/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传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艾灸保健养生护理论文选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艾灸保健养生护理论文选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pbw.com/post/18005.html